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正文
【云阅读 |世界航天日特辑】仰望星空的人,触摸银河的距离并不遥远
 
信息来源:内江市图书馆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5-04-24【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人类对宇宙的凝视,从未停止。从远古的占星术士到现代的航天工程师,银河的距离在一次次仰望与探索中逐渐缩短。在世界航天日,我们以书为桥,让那些曾照亮过无数科学先驱的智慧,再度点燃你心中的星火。

航天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人类勇气的史诗。本期荐书分别从科学、历史与哲学的维度,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我们不断地回溯航天史的惊险时刻,见证火箭划破天际的瞬间;不断地以硬核科普拆解星际航行的原理,让黑洞与引力波不再遥远;不断地追问探索的意义,在火星殖民与外星生命的遐想中,重新定义人类的坐标。

“触摸银河的距离并不遥远”——正如卡尔·萨根所言:“我们是宇宙认识自我的方式。”当你翻开这些书页,便已踏上与星辰同行的旅程。此间有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也有个体与苍穹的共鸣。愿这份书单,成为你飞向未知的第一级助推器。

 

 

 

 

宋娴 编;赏鉴、牛猫、胡豆 绘

 

《少年航天员》是一本专为6-12岁儿童打造的航天科普绘本,以充满童趣的绘画和生动易懂的语言,带领小读者开启一场奇妙的宇宙探索之旅。书中通过小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他如何从对星空的好奇,一步步成长为勇敢的“少年航天员”的故事。

绘本以航天知识为核心,巧妙融入火箭发射、空间站生活、月球漫步等真实航天场景,并穿插趣味互动问答和简单实验,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绚丽的插画风格还原了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而拟人化的行星、卫星角色则让知识更易被孩子接受。

书中还传递了坚持梦想、团队协作的成长理念,让孩子在了解航天科技的同时,感受到探索精神的魅力。附赠的“太阳系探索地图”和“航天任务贴纸”更增添阅读趣味性。这是一本兼具科学启蒙与艺术美感的绘本,为孩子的星空梦插上翅膀。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代表作之一,以恢弘的想象力和硬核科学设定,讲述人类为躲避太阳氦闪危机,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壮丽征程。小说构建了“流浪地球计划”这一惊人设想——人类倾尽全球资源,在地球表面安装上万台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开启长达2500年的星际迁徙。作品不仅展现了极寒环境下人类社会的生存挣扎,更通过“刹车时代”“逃逸时代”等不同阶段,探讨文明存续、人性抉择与科技伦理的深刻命题。

作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式作品,《流浪地球》将天体物理知识与人文哲思完美融合,其“带着家园去流浪”的核心创意,既体现中华文化对故土的眷恋,也彰显人类面对宇宙灾难的孤勇。小说后被改编为同名现象级电影,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这部作品以冷峻的笔触描绘末日图景,却始终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堪称科幻文学中“宇宙乡土情怀”的极致表达。

 

 

 

 

《人猿星球》是法国作家皮埃尔·布尔于1963年创作的经典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颠覆人类认知的星际寓言。三名宇航员迫降在一颗陌生星球,发现这里由高智商猿类统治,而人类却沦为野蛮的原始生物。随着主角尤利西斯·梅鲁的探索,这个等级森严的猿类社会逐渐揭开面纱——猿猴分为黑猩猩学者、大猩猩武官和红毛猩猩祭司三大阶级,而人类被视作低等实验对象。

小说通过文明错位的设定,尖锐讽刺了人类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科学伦理与权力压迫。当主角最终发现星球真相时,震撼的结局不仅颠覆了角色命运,更引发读者对文明本质的深刻反思。这部作品后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衍生出“猩球崛起”等系列,但其原著中哲学思辨的深度与反转力度仍被视为科幻反乌托邦的标杆。书中“谁才是真正的野兽?”的诘问,至今振聋发聩。

 

 

扫图书馆“云阅读”小程序二维码,即可畅阅本期推荐书单~

【END】